守护蓝天,共筑美好家园
更新时间:2025-02-18 访问量:36/人次
市侨联 董青
近年来,雾霾问题一直是困扰邢台这座城市的难题,它像一层厚重的灰色纱幕,遮蔽了蓝天白云,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。然而,随着党委政府一系列治霾举措的推进,作为一名普通市民,我深切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积极变化,也对未来的蓝天白云充满期待。
一、破局之路:空气治理的艰难探索
邢台市作为传统重工业城市,长期面临着产业结构偏重、能源结构偏煤的困境。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,使得空气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顽疾。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,邢台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,关停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数千家,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。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,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,实施煤改气、煤改电工程,推广使用天然气、电能等清洁能源。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,建设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等项目,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。加强环境执法力度,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,对环境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。
二、治理密码:邢台经验的科学实践
科学治污是邢台空气质量改善的关键。我市建立了完善的大气污染源清单,通过源解析技术,精准识别PM2.5主要来源,为制定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。监测网络覆盖全市,实时监控空气质量变化,运用空气质量模型,预测污染过程,提前采取应急管控措施,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程度。针对不同行业、不同区域、不同时段,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。建立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分级制度,实施差异化管控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同时,加强重点区域、重点时段的管控力度,提高治理措施的针对性。
三、未来之路: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思考
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长期过程,需要持续发力、久久为功。绿色发展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根本之策,应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,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,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;科技创新是环境治理的重要支撑,要加强环境科技研发,推广应用先进治理技术。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,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攻关,建立环境治理专家库,为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。
作为普通市民,我们既是雾霾的受害者,也是治理雾霾的参与者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,为治理雾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比如,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,选择公共交通出行;节约用电,减少能源消耗;不随意焚烧垃圾和秸秆,避免产生烟尘污染;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,为城市增添绿色,改善生态环境。空气质量改善永远在路上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,让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成为常态,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福祉。